咨询热线
138-2613-7660“明明检测报告合格,用起来却问题不断”——这是很多采购的痛。石墨制品的水很深,但掌握三个关键点,能避开90%的坑。
潜规则一:体积密度≠真实密度
有些厂家用“体积密度”冒充“真实密度”,前者是包含孔隙的“毛重”,后者是除孔后的“净重”。某真空炉厂商曾因石墨保温筒密度虚标,导致实际使用温度比设计值低200℃。现在他们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“氦气测真密度”报告,误差超过0.02g/cm³直接退货。
潜规则二:抗折强度要看“加载方向”
石墨是各向异性材料,垂直和平行压力方向强度差2-3倍。某单晶炉厂商初期未明确测试方向,石墨托杆在实际使用中频繁断裂。后来规定所有强度数据必须标注“轴向”或“径向”,并增加三点弯曲测试,断杆率从15%降到0.5%。
潜规则三:灰分检测有“时间陷阱”
灰分检测需在特定温度下煅烧,有些厂家缩短时间虚标数据。某EDM电极厂商发现,某供应商石墨灰分检测报告0.05%,但实际加工时频繁出现“电蚀坑”。复测发现,检测温度未达2000℃,真实灰分高达0.3%。现在他们要求检测机构提供“升温曲线+恒温时长”证明文件。
给采购的3个忠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