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
138-2613-7660在半导体制造的“超净车间”里,从单晶硅的熔炼到芯片的离子注入,石墨零件始终扮演着“隐形基石”的角色。作为由碳原子层状排列的非金属材料,石墨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——耐高温、导电导热、化学稳定、自润滑——成为半导体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。
半导体单晶硅的制备依赖直拉法(CZ法),这一过程需在1450℃高温下将硅料熔化,再通过晶种缓慢拉制出单晶。石墨零件在此承担核心功能:
以台州市鸿奈德碳素制品有限公司的五星石墨WX-7为例,其密度1.85g/cm³、抗压强度115MPa,可长期承受1600℃高温而不变形,广泛应用于晶体生长炉热场系统。

外延工艺需在单晶衬底上生长同质或异质半导体层(如Si/Si、SiC/Si),石墨基座是这一过程的“载体”:
实验数据显示,使用高纯石墨基座的外延工艺,晶片位错密度可降低至10³/cm²以下,满足5G芯片对材料缺陷的严苛要求。
在离子注入环节,硼、磷等离子束需以兆电子伏特能量轰击晶圆,石墨零件需承受:
等离子蚀刻中,石墨电极需在氟基等离子体环境下工作,其化学惰性可避免与蚀刻气体反应,同时高导热性(120-150W/m·K)快速分散热量,防止局部过热。
在半导体模具的电火花加工(EDM)中,石墨电极正逐步取代铜电极:
以某快消电子品牌为例,采用石墨电极后,模具开发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,单件成本下降40%。
随着半导体节点向3nm以下演进,石墨零件需求呈现两大趋势:
据格隆汇预测,2032年全球半导体石墨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,中国厂商凭借成本与供应链优势,正加速替代进口产品。